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4.10)-凯发平台开户

凯发平台开户 > 专题 > 文章详情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4.10)

2024-11-03 15:51:5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天天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忙碌的足迹,感受十月金秋收获“丰”景。看中国:八闽大地“海上粮仓”,耕海牧渔秋收忙;江淮热土改革潮涌,创新创造满目新。观国际:以友为桥心相交,民间友好传承友谊薪火;“大金砖合作”启新程,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央视网《中南海月刊》运用智能大数据,与您一同回顾梳理总书记的10月。


纵观当下社会各领域的进步,无不彰显着“融合”理念。借力于融合,社会发展实现相融互通、和合共生,激发内生动力,迸发创新活力。

10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两省四市。从东南沿海福建到江淮大地安徽,行程逾千里的闽皖之行,“融合”是总书记频频提到的关键词。

时隔23年,习近平再次来到福建漳州东山澳角村,看到了三幅“新图景”:耕耘海洋的丰收图、渔旅融合的发展图、因地制宜的产业图,它们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总书记勉励当地“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在安徽合肥考察时,总书记专程察看了安徽近些年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感叹“每一次来都看到新的飞跃、新的发展”。他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同当地居民和游客亲切交流。

“融”不是简单嫁接,而是深度融入;“合”也不仅仅是合为一体,而是形成合力。本月,总书记在地方考察和集体学习时还提到两道文化“融合命题”:“文化+旅游”“文化+科技”。

双向赋能,是解好两道“融合命题”的法宝。放眼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央视网“智闻”系统提取分析10月全网时政新闻热点显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中国国际友好大会等受到较高关注。

千年古城喀山,多元文化交汇交融。当“喀山气质”遇上金砖精神,“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初心愈发金光闪闪。

10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远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三天两夜时间,习主席出席十多场双多边活动。国际媒体这样报道习主席的“金砖时间”:“习近平主席喀山之行的‘每一步’都受到特别的关注。”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会展中心出席金砖成员国、嘉宾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

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基于共同追求,顺应世界和平发展大势。习主席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考量,他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

如何推动“大金砖合作”走深走实?习主席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五点建议,并就加强金砖务实合作提出具体举措,表达了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振兴的真诚愿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各国友好人士亲切会面。外国前政要、王室成员、国际友好组织负责人……约200位与会外国嘉宾都是中国人民的挚友与故交。好朋友汇聚一堂,共忆往昔情谊,探讨合作新篇。

在温馨的开场白中,习主席开门见山:“大家不远万里、跨越山海,都是为了友谊这件大事,都是为了人民友好的伟大事业。”他向国际社会发出真诚邀约,“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

从“同舟”到“同球”,一字之新,意蕴深远。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孤军奋战、独善其身,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能够置身事外、独享安宁。中国始终是“同球共济”的倡导者,也是践行这一理念脚踏实地的行动派。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汇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重要讲话,“人民”“创造”“落实”等词高频出现,充分彰显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语道出了民政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儿童福利到慈善事业,从婚姻登记到地名管理……一项项民生“改革红利”落地落实,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10月,总书记的三封信,既饱含着力透纸背的深刻思考,又承载着心系民生的殷殷期许。

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总书记嘱托他们“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总书记致信问候,勉励全国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人道主义事业;回信鼓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总书记寄望“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10月,分析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关联图谱,在奋斗的主题中,见人、见事、见精神。

关联人物中的谷文昌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我们“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的榜样。

在福建考察时,总书记专程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参观。他在呈现风沙肆虐时期的旧照前驻足良久,凝神倾听“谷文昌造林模式”,勉励谷文昌干部学院教师、学员代表“像他那样做人、为政”……

△画面由ai辅助生成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谷文昌,不仅是东山人民心目中的“绿色丰碑”,也是新时代奋斗坐标的“精神标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是总书记对安徽科技创新的评语,是对科研工作者坐得住“冷板凳”、攀得上“新高峰”拼搏奋斗精神的褒奖。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创新丰碑,也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伟大精神,历时光而不朽。关联物品中的一本书、一封信,都蕴含着奋斗的力量。

在金砖峰会上,习主席分享了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怎么办?》,借此回答动荡世界该如何抉择的时代之问:“书中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奋斗激情,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本月,中国海洋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百年来,“勇立潮头、谋海济国”的海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耕耘海洋,向海图强。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师生回信致以祝贺,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为“关键少数”上了关键一课,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即“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改革规律的深刻认识,对改革重点难点的敏锐洞察,为保证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责   编丨李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