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从太湖孤岛到幸福彼岸-凯发平台开户

凯发平台开户 > 专题 > 文章详情

江苏苏州:从太湖孤岛到幸福彼岸

2024-10-25 22:05:02 来源:苏州新闻网

10月25日,太湖大桥建成通车刚好30周年。

30年风雨如磐,大桥横跨太湖,从一座单线桥到复线延展,见证了西山诸岛的沧桑巨变。

从童年随父母跨桥卖橘子的女孩,到如今回村建起合作社的创业者,西山岛民黄雁萍的人生与太湖大桥紧密相连,记录下时代赋予个体的机遇与希望。黄雁萍的人生,是大桥故事的一个缩影;而太湖大桥的故事,也深深烙印在她和无数岛民的心中。

一座大桥建成30年,到底改变了什么?跟着太湖西山岛民的视野,我们见证了这座“致富桥”,更是一条“幸福路”的蜕变历程——不仅连接起了彼岸的风景,更承载了无数岛民的梦想与奋进。

打破阻隔:“第一次见到上海来的桑塔纳”

黄雁萍出生在西山石公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的父母以种植柑橘为生。她记得,童年时的西山岛没有桥梁通向外界,只有零星的渡轮把岛民与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当时,太湖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是一道美丽却阻隔发展的天然屏障。

小时候,岛上的生活朴素而单调。黄雁萍最大的乐趣就是跟随父母骑着三轮车,载满橘子,去镇上的集市卖货。“但在镇上卖不出好价格,我们盼望着有一天能出岛,到外面去卖货。”黄雁萍说。

1994年,黄雁萍6岁。那年10月,她和所有岛民梦想的太湖大桥通车了。她依然记得,通车仪式那天,西山岛民们蜂拥至桥头,庆祝这座大桥的建成。烟花在空中绽放,所有人仿佛都在见证一种全新的自由。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座桥,更是通向外界、连接梦想的纽带。

黄雁萍看到轰鸣而过的车辆,激动不已地奔跑在大桥边,向远道而来的车辆挥手致意,“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从上海开来的桑塔纳轿车,那是大城市繁华的象征。”

大桥通车彻底改变了黄雁萍的生活。她和父母终于可以不再依赖渡轮,不再需要因天气变化而推迟行程,跨越太湖,可以把自家的橘子载到通安、东渚等地的集市上贩卖。几年下来,黄雁萍的家庭年收入从四五千元增长至五万元左右。

这座大桥,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拓宽眼界的自由——她不仅看到了桥那头的市集,更看到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思想改变:岛民事业和生活有了新选择

交通不便曾限制了黄雁萍父辈们对事业和生活的选择,太湖大桥的建成,让整个西山岛的居民都感受到时代变革的力量。

“1984年西山景区开放之初,游人寥寥,大桥建成后,客流量逐渐增加,西山岛开始焕发新的生机。”金庭镇文体中心主任邹永明参与地方志工作30余年,他介绍,太湖大桥通车一年,西山就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带动西山传统的优势蔬果产品销量猛增。

乘着大桥通车的东风,不少岛民顺势而为,走出农田、果园,投身到旅游相关行业中,黄雁萍的家庭也抓住了这次机遇。

从几把野菜、几筐橘子,到应季的碧螺春、杨梅、枇杷等,每到周末,黄雁萍就会跑到村口的大街上,向往来的游客叫卖起自家的农产品。“在杨梅季,短短半天就能赚到上千元。”她说。

在周末摆摊的那几年,黄雁萍接待了来自上海、深圳、台湾甚至澳大利亚的游客,眼界逐渐开阔。她逐渐意识到太湖大桥这头的村落是一座天然宝藏,这里的生态环境、空气、土壤,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都能让桥那头的城里人莫名兴奋和激动。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黄雁萍在外求学并短暂工作后,选择回到西山岛,开启创业之路。她成立农产品合作社,将西山岛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大桥销往苏州及更远的城市。“借助这座桥,岛上的农产品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岛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如今,她的合作社日渐壮大,西山岛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大城市。

新的机遇:复线桥开通带来新发展

2016年,太湖大桥复线工程竣工,西山岛的交通变得更加便捷,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岛上——日均车流量从6000余辆增长至20000余辆。

大量的客流带来了更多元的市场需求,黄雁萍的农产品合作社也在此时迎来了转型的契机。她意识到,光是销售农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她开始打造农业观光体验,将自己的民宿改造成集采摘、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基地,让游客在享受田园之乐的同时,了解西山岛的风土人情。

30年来,大桥的建设与重修,不断在改变着黄雁萍的生活轨迹。她自己也从一个农民的女儿,蜕变成如今的创业者、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她说:“如果没有这座桥,我可能还是那个在家门口卖橘子的小姑娘。是大桥给了我走出去的机会,让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让我意识到,家乡有多重要。”

今年是太湖大桥建成通车3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黄雁萍感慨良多。她常常站在桥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游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与未来。

大桥是一座“致富桥”,更是一条“幸福路”,它见证了西山岛从闭塞到开放、从落后到富足的过程。黄雁萍深知,个人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只有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才能为家乡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又是一年橘红时,黄雁萍接到了老客户的预定电话。“这个周末,我们来摘橘子,你给我留两个房间吧。”“随时欢迎,到了一起喝茶!”

(苏报驻吴中区记者 刘达 朱亚蕾 瞿毅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