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截至目前,企业今年已生产絮凝剂48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我们的产品畅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絮凝剂市场份额的40%。”公司能源工程师刘义勇介绍,这很大程度得益于绿电强力支撑,目前公司全部采用绿电生产,今年已累计使用1.27亿千瓦时。
“绿电”是指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大力发展“绿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长三角追赶型城市,泰州如何将绿电的澎湃动能注入产业“肌理”,为高质量发展“撑腰”?
推进绿电迫在眉睫
“碳关税”已实质性实施
去年,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标志着全球首个“碳关税”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碳关税政策不仅要求国内碳交易市场加速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冲击国内贸易体系,使出口成本增加,并增大企业双碳工作压力。”市发改委主任陶玲说,以“企业出口成本”影响为例,等2026年正式实施碳关税,我市与钢铁行业相关的部分头部企业将受影响。
例如太平洋精锻、泰州鑫宇精工两家金属零配件铸造企业,年出口欧盟分别为1.4亿元、1.3亿元,碳关税将分别高达1300万元和1000万元;兴达钢帘线产品出口罗马尼亚、芬兰等地,年出口货物约5000吨,金额约3500万元,将增加碳关税900余万元;靖江特钢年出口欧盟货物约5000吨,金额约4000万元,将增加碳关税220万元。
绿色低碳是赢在未来的倒逼力量。推进绿电,已迫在眉睫。
“未来,绿电在生产中的使用比例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此企业会在生产环节寻求低成本降碳手段、向绿电发展较好的区域集中,进而将影响城市产业布局与核心竞争力。”陶玲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我市对绿电工作也已作出部署,将加快开展绿电供给、消纳、交易,提高绿电供给占比,更好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和资源高效化利用。
发展绿电优势明显
多点支撑供需协同耦合
“我市加快绿电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院长刘尧飞说,首先,作为泰州产业体系中的一个“活力板”,发展迅猛的新能源产业已成绿电发展强劲支点。
“十三五”以来,泰州地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形成以光伏太阳能、锂电池全产业链为主,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领域特色发展的产业布局。尤其是随着隆基乐叶光伏、一道新能源、中来光电、盛虹动能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扎堆落地,逐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当前,我市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年产值规模已超550亿元,拥有重点光伏生产企业19家,涵盖光伏设备、电池片及组件、发电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可满足相关项目迅速落户需求,其所需绿色能源产品可实现“就地供给”。
泰州还拥有绿色能源“巨库”。分布式屋顶光伏资源充足,我市为国家级整县(市、区)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城市,现有屋顶可利用面积2520万平方米,可装机容量超2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资源可观,全市现有可利用渔光互补土地资源超5万亩,去年以来15个集中式光伏项目纳入省新能源项目实施库,预计2024年建成投运50万千瓦以上。陆上风电资源也很丰富,沿江及兴化、姜堰属于低速风场区域,可发展集中式风力发电,其装机容量超160万千瓦。另外,我市地热资源丰富,拥有江苏首个干热岩勘查验证孔“苏热1井”孔址,目前计划启动建设装机容量116兆瓦、年发电量10.16亿度的电站,年可节约标准煤40.65万吨。优越的地理位置,也让我市自带“绿电优势”,全省每年50%的区外来电通过泰州向外输送。
2023年我市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9万千瓦,75.9%的增幅列全省第一,发电量达15.68亿千瓦时;今年1至8月,新增光伏装机容量91.6万千瓦,绿电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供给与消费两端同时发力,去年我市参与绿电交易企业有284家,列全省第二,绿电成交电量为3.5亿千瓦时;今年1至8月,全市绿电消费企业增至393家,合计成交电量4.53亿千瓦时,已超去年全年。
助力绿电行稳致远
系统施策形成合力
当前,各地绿色能源新业态创新发展进入加速期。
今年5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省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能耗双控考核口径、细化绿证交易电量扣除方式、衔接绿证交易电量与统计数据、统筹协调数据核算工作等四个方面内容,对相关考核口径进行细化,更有效推动绿电“提速”。
“围绕‘3060’双碳目标和绿色能源创新应用,形成‘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业务驱动’的绿电消费氛围,强化绿色能源项目规划、建设、运维、安全的全流程服务和监管,推进项目由‘规划’发展向‘规模’发展转变。”陶玲说,我市将试点开展“源网荷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建设,今年将建成55.5万千瓦规模储能电站,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绿色能源消纳,逐步构建适应大规模高比例绿色能源发展需求的新型电力系统。
绿色能源创新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之处是政府和企业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市发改委将引导外向型企业熟悉碳排放数据报送流程,逐步建立产品碳排放数据统计体系,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绿电使用比例,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加强市场化服务机构培育也是一项重点工作。我市将借鉴国内外经验,鼓励国际国内绿证组织、大型售电企业等在泰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绿电绿证政策研究机构、碳服务机构等,为企业绿色发展聘请“云顾问”。
此外,我市还将注重促进绿电绿证消费示范、广开绿电供给渠道、增强“绿电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力度,助力更多“绿电企业”展翅高飞,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