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钳子娴熟地在手上翻飞,眨眼间,一枚“八爪钩”便呈现在眼前。八爪钩由夜光珠球、沉坠、环钩组成,用于海钓八爪鱼、鱿鱼等。
“组装一枚一毛钱。”在位于兴化市昭阳街道的昌隆渔具厂生产车间,女工王秀萍告诉记者,她一小时可组装150多枚,一天能挣100多元钱。“厂里按件计酬,对上班时间没有硬性要求,便于接送上学的孩子。”
据兴化市数据局资料显示,兴化现有渔具加工、销售企业1290家,其中渔具加工企业153家。此外,还有数百家未列入统计的零散渔具加工点。渔具加工产业累计用工1.6万多人,多系灵活就业的中年女性。
兴化双华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是该市规模最大的渔具生产企业,产品主要供给美国沃尔玛超市及日本进口商。今年1至8月,企业实现销售4000多万元。目前企业有300多名员工,年支付劳动报酬1300多万元。
除了规模化的渔具生产企业,在兴化城乡,还分布着众多零散渔具加工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便利。在临城街道创业路、兴盐路沿线,就有20多家渔具加工点。“我家店面不大,但也有30多名员工,都是陪读妈妈。”袁圆手工渔具加工点负责人说,加工点代厂加工,员工按件计酬,可以把材料带回家加工。
垛田街道戴家村是苏中地区手工渔网编织生产基地。近年来,戴家渔网产业从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转型市场规模化经营,产品从单一品种扩大为对虾笼、螃蟹笼、河虾笼、百脚笼四大类若干规格品种,远销东南亚。目前,该村有渔网编织从业人员1700多人,渔网年销售额达亿元。
“渔具加工已成为兴化市吸纳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最大产业平台。”兴化市人社局负责人说,按人均年收入2万元计算,兴化渔具加工从业人员年收益达3.2亿多元。
兴化渔具加工产业发展源自上世纪90年代兴办的中岛渔具生产企业。该企业由兴化市政府与日商中岛一成合资创办。数年后,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员工纷纷创办渔具加工厂,形成渔具加工厂(点)裂变效应。加工的渔具大部分通过外贸公司出口,2023年该市渔具外贸出口合计1500万美元。
“兴化渔具产业始于外商投资,兴于外需拉动,就业人口广泛,是标准的富民产业与出口导向型产业。”兴化市副市长戴金龙表示,将落实好各类创业就业政策,保障渔具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同时,加强指导与服务,以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为新引擎,联合海关、跨境电商协会等指导渔具产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外向发展。
编辑:姜景旸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