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楼景区夜景。高卫东摄
一只蝙蝠嘴内衔了个如意,下面一根藤上结了两个大冬瓜,还有一只大螃蟹,这是什么寓意,您能看懂吗?
“这是‘福如东海’的意思。‘福’是蝙蝠,‘如’是蝙蝠嘴内的如意,‘东’是那个藤上结上的2个大冬瓜,本地方言‘海’和‘蟹’谐音,这样‘福如东海’就表现出来了。”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口岸雕花楼景区,一位导游正在为外地游客讲解木雕,“平常我们对‘福’‘如’‘海’谐音的蝙蝠、如意、螃蟹并不陌生,而‘东’实在难以找到合适载体,聪明的古代工匠,竟然想到了人们熟悉的‘冬瓜’,来表示‘东’,这种‘福如东海’的木雕,也许全国都少有。”
“走进雕花楼就像走进一座民俗历史博物馆。”这是慕名前来的游客在景区留言簿上写下的慨叹。
18世纪中叶,来自江南的姚氏,在高港经营木材销售,兴建了姚家大院,于清乾隆四年正式落成。风光160多年的姚家,因主人经营不善,至民国初年,姚家大院卖给了从事长江航运的李松如。李松如花重金兴土木,大规模地进行了扩建,形成了今天的雕花楼。
雕花楼因通体雕刻精美图案而得名,一砖一石、一梁一柱无所不雕、无处不雕。“渔樵耕读”“福禄寿”等传统人文主题的雕刻活泼生动,呼之欲出。这里还有中西合璧的雕花,西洋风格的4柱3门式弧形大门上各安置一只宝葫芦和方孔圆钱,趣味盎然。著名学者何崝到此一游后留下了“不让江南名苑”的高度评价。
雕花楼所在区域自古繁华。南宋时期,当地建庆元桥、庆元街,形成了独具特色、水陆交织的城市肌理,时称“柴墟”。到了明代,朝廷鼓励生产和商品流通,这里一跃成为苏中地区商品贸易集散地,集镇改名“口岸”。
时光越千年,被柴墟文化深厚哺育的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正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对雕花楼及周边戚氏进士第、孙氏四方楼、李信昌过载行等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沿河两岸保留了古朴典雅的建筑式样,古宅民居鳞次栉比,“人家尽枕河”的历史风貌得以清晰传承。
这个夏天,循着府城图,穿行在曲径通幽的老街小巷。古庆元桥在水波之上横卧了千年,池边古银杏、古黄杨、芍药等古树名花环绕,国学文化启蒙馆的书卷气难掩孙氏四方楼的昔日辉煌,历史文化展示馆静静诉说时光变迁。夜幕降临,漫步在柴墟河两侧观光甬道上,灯光绚丽璀璨。乘一小船,桨声灯影里的古镇恍若秦淮河,夜市上本地美食的扑鼻香气足以驱散一整天的疲劳……
“两代雕花楼主人都曾是地方事业的开拓者,尤其是后主李松如,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后,积极投身口岸港建设,为泰州港早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非遗文化保护工程中心特邀顾问章庆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雕花楼不仅是一个文化景点,也是一座精神丰碑。
今天的“新高”人继承并发扬了柴墟商人向海图强、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放眼望,为欧洲船东建造的系列轮船沿长江北岸排开,“泰州造”长城汽车坐上铁路专列出口中亚,中国医药城集聚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口岸”再现荟萃天下商贾的盛况。
“一园胜景藏古趣,四合雕栏散异香。”雕花楼见证了一段历史繁华,并正在见证荡气回肠的新时代盛景。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