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不是终点。”2024年6月29日,扬州博物馆报告厅,观众们冒雨前来,聆听一场关于大运河的讲座。主讲人顾风,原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2005年起投身大运河申遗和遗产保护工作。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顾风现场打电话回国报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到今天,时间又走过了一个十年。大运河历史厚重,但它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这条致富河、幸福河永远浸润人心、造福人民、泽被后世。
申遗只是开始。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历史研究,继续做好对现有遗产段落的保护工作。拥有运河是一个城市的幸运和机遇,我们更要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并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让古老的大运河展现出新时代的青春芳华。另一方面,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近大运河。从地理跨度、时间跨度、功能作用和保持至今的“活态”特征上看,大运河都是独特的。运河之于沿线城市,是沉淀与记忆,更是机遇和未来。我们要以文态、生态、业态、形态“四合一”设计特色旅游路线,撬动社会资本,延伸文化产业链,完善旅游产业集群,推出一批文化展示中心、非遗体验项目、文艺精品力作和数字化“爆款”产品,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从而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常州为例,在保护的基础上,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得以再利用,催生了创新产业园区,五星智造园(常州合成纤维厂)、国光1937科技文化创意园(常州第二无线电厂)、牡丹里文化创意产业园(黑牡丹集团旧址)、新博智慧谷(常州矿山机械厂),这些园区吸引了众多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入驻,为常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运河蜿蜒流千载,十年保护再出发。让我们全方位保护运河遗产价值,多元化手段保证运河文化传承,触摸运河脉络,唤醒运河盛景,让我们跟随“运河画卷”,乘风扬帆再起航。(夏山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