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唱响新时代运河文化“水调歌头”-凯发平台开户

凯发平台开户 > 专题 > 文章详情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唱响新时代运河文化“水调歌头”

2024-06-22 15:53: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十年来,我们用脚步丈量运河,用心灵书写运河——

唱响新时代运河文化“水调歌头”

江苏是大运河最精彩段落,大运河是江苏最多彩文脉。大运河江苏段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永远造福人民”的殷切期待。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传播运河文化,以“文化 ”作为引领,以“ 文化”实现破圈,唱响新时代运河文化的“水调歌头”,让运河成为人们身边的诗与远方。

5月18日,“运河三老”之一朱炳仁在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发表演讲

我们践行“四力”,用脚步丈量运河,用心灵书写运河,以全媒体矩阵传播运河;我们心怀“国之大者”,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描绘水韵江苏的壮丽图景;我们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新闻 艺术”“科技 文化”的交融,推出运河主题系列融媒体报道;我们致力于刷新运河文化场景体验,推动运河沿线跨界合作,更加生动地讲述运河故事,擦亮运河文化品牌。

繁华不只为追忆,前路漫漫亦灿灿。站在新的节点上,我们将打造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第一融媒体雁阵,回答好“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这道时代命题,让运河文脉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化作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1.行走运河十一城

《新华日报·人文周刊》“行走运河十一城”系列报道

一步一个脚印,在酷暑中走遍江苏境内与大运河相伴相生的11座城市;通过实地探访运河遗产,采访一线专家学者,对话枕河而居的百姓,拿到第一手最鲜活素材;用心书写,以“小火慢炖”的功夫,首次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全流域、全时空、全景式升级版报道……2018年6月到9月,新华日报社策划推出“行走运河十一城”系列融媒体报道。

秉持历史和发展的眼光,这组报道在钩沉运河辉煌历史的同时,深入展现沿线城市如何齐心协力又各具特色地把江苏段建成全流域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行走运河十一城”采用全媒体矩阵形式,精打细磨11个整版,版面上附二维码,扫码可以观看视频,每篇报道阅读量都在20万以上。作品同时在交汇点、中江网、“江苏有戏”等传播矩阵分时段分发,阅读和反响均超出预期。报道完成后被集结成册,出版《行走运河城》。2018年底,在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行走运河城》被作为“运河文化”主题论坛的伴手礼,成为宣传推介江苏大运河文化的一张文化名片。

2.千问千寻大运河

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大运河江苏段不愧为积蓄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2020年下半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精心策划实施“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把运河文化遗产和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实践“掰开”“揉碎”加以挖掘、传播和讲述。

紧扣“问”和“寻”这两个关键字,融媒体寻访组遍访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采用融媒体手段,以小切口看大运河,从受众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去感受运河、表达运河。开凿变迁、水利工程、政治军事、漕运盐业、行旅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古村、建筑园林、运河生活、文学诗词、当代价值……历久弥新的运河故事,如同一册厚重的文献、一轴精美的画卷、一座人文传播的富矿,其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温度和思想深度,是江苏文脉绵长、底蕴深厚的生动写照,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鲜活注脚和时代风采的自信表达。

目前,项目执行进入第五年,共发布传播运河历史文化、当代运河价值的视频、文图等融媒体作品超过200条,全网总阅读量超过8700万次,收获越来越多的“粉丝”。

3.“新年‘走大运’”活动

2018年元旦,大运河江苏段“八城联动”,约6000名体育爱好者迎着阳光,在运河两岸以健步“走大运”形式,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创新表达传统底蕴,发展延续历史文脉,7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连续策划“新年‘走大运’”活动,集结全民健身、城市文化、百姓祈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意元素,成就了这一以“运河”为主题的新民俗,打造推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的亮点,为保护大运河凝聚更多力量。

千年大运河融入生活,成为市民游客观光旅游、健身休憩的重要场所,看得见悠悠文脉绵延,望得见城市沧桑巨变。沿着运河步道前行,一路与运河新景不期而遇,起点、沿途、终点的“福运驿站”,书法家现场写联赠福等主题活动……让人们体验到充满魅力的运河文化。

千里运河千里秀,一重门户一重新。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江苏各地独具韵味的“运河画卷”,吸引人们沉浸式观赏运河风光带和风景名胜的全新面貌,在一幕幕水清岸绿、货畅其行、船运繁忙的美好生活画面里,领略古韵今风的激荡交融,感受古老运河在保护和修复中焕发新生机。

4.“行走大江大河 书写水韵江苏”采风活动

“行走大江大河 书写水韵江苏”采访团在运河畔行进式采访

 收拾行囊、向春而行,在江苏“打开”三千里运河最美的篇章。去年4月,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行走大江大河 书写水韵江苏”采风活动启幕,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文化记者、副刊编辑相聚大运河江苏段,在实地采风中亲历大运河文化,感知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江苏名片”。

追求新闻之新、思想之深、人文之暖,让江苏大地上相交融汇的锦绣繁华、古韵今声有了更生动和多维的呈现。沿运河行进,人们凭水怀古,深情感知“水韵”与“文蕴”的相互影响;一路参观船闸、大堤等种种水利奇观,从2500多年的运河发展史中感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血脉。在桨声灯影里移步换景,眼观如今的大江大河如流动的“文化盛宴”,通过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新技术新形式新体验,活色生香在普通人的日子里;水韵十足的历史文化街区、主题文化公园,匠心巧运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纷纷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时空经纬中,“访古”变成“叹今”:一脉古今,成为某种隐喻,鼓励人们传承和敬畏历史,也在流动中创造新的伟业。

5.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

把古老的运河文明讲给年轻人听,把中国的运河故事讲给世界听,把丰富的运河内涵讲给未来听。2022年1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正式启幕,首场邀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登台开讲。汇聚高端阵容,邀约名家大咖,两年多来,讲堂树立了品牌形象,产生了ip效应,成为我省重要的大运河文化传播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读懂中国大运河、读懂幸福中国。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的大运河,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何以从大运河视角看中国文化自信自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怎样解决“从何处下手”的落地实践问题?两年多以来,“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邀请单霁翔、葛剑雄、莫砺锋、龚良等众多文化名家共襄盛举,打造运河版“百家讲坛”:回溯悠远绵长的运河发展史,生动呈现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历史文化、人文底蕴、时代风采;细究运河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观照运河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窥见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发展的“密码”;带着一个个“时代必答题”,探寻大运河面向未来的场景,在6400里活水和2500年文脉持续滋养下,千年运河在大众记忆中迎来真正的“复苏”。

6.“一河千年韵古今”融媒体专题

“一河千年韵古今”融媒体专题

以135米《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巨幅画作为创作素材,将千里运河、千年文脉、水韵江苏以一幅画卷,4个篇章,百余篇图文、音视频稿件进行融合传播,动态再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由中国江苏网推出的“一河千年韵古今”百米长卷看大运河融媒体专题,是国内首个将“大运河”与“艺术画卷”融合呈现的网络新闻产品。“新闻 艺术”“科技 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延展,提升了新闻传播的艺术性,加深了新闻受众的浸入感,让大运河文化内涵具象可感,亲切动人。

“屏上阅运河,指尖过千年”,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让静态的大运河图卷在屏幕上、指缝间动起来,运河地标和国家级非遗项目点缀其中,艺术呈现大运河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专题梳理运河大事,采访典型人物,融合复现大运河的沧桑变迁和历久弥新。融新闻性、艺术性、互动性于一体,专题网页以视频引导结合横向分屏的形式进行设计,除过场视频外,流水、飞鸟、行船、微风等动效均由网页技术代码实现,嵌入的h5大大提升作品的交互性与传播力,让观者通过听声音、点互动的方式全景感受江苏挖掘地域文化以弘扬运河文化的特色亮点,探索运河文化与人民之间的“共情密码”,持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宏伟 吴雨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