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蓝色海岸的“黄金时代”。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盐城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洋强省建设、淮河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理念,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全市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增长引擎。
迈向深蓝 海洋经济潮头正劲
日前,2545台悦达起亚汽车在盐城港大丰港区滚装码头装船启航,发运至中东、亚太、中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盐城港集团积极响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淮河出海门户,围绕“高质量、大融合、上水平”三大要求,奋力谱写争创世界一流港口新篇章。
港口贸易突飞猛进是盐城海洋经济劈浪前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城市积极抢抓新一轮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机遇,着力做大做强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市海洋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勺嘴鹬在捕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数据显示,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1400亿元,占gdp比重约20%,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5%左右。
随着第15艘“成就者轮”lng(液化天然气)船舶近日完成接卸作业,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累计接卸lng总量突破100万吨。这些漂洋过海而至的液化天然气,最终将通过天然气管网和往来穿梭的槽车输送至华东地区,有效提升该地区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能力。
2022年9月26日,总投资130亿元的中海油“绿能港”一期工程投入运营。目前一期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并积极规划推动二期项目,计划再建设10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年处理能力达2000万吨的国家级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中心。
涉海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盐城市探索滨海湿地、滩涂等资源综合保护与利用新模式,加快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黄海新区建设,中海油“绿能港”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上海电气风电装备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东台海洋工程特种装备产业园、盐城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示范园等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加快建设。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
海洋创新载体加快集聚。全市涉海产业领域先后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近40家,组建中国科学院东台滩涂研究院等科研基地30多个,金风科技国家风电实验室和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建成运行。全省首家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启动海上漂浮式光伏、远海大功率风电机组等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驻盐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涉海相关产业学院,建成盐城海洋职业学校、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
深耕蓝海 “蓝色产业”高歌猛进
打造“海上粮仓”,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拓出新空间;海上风电场建设和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领跑全国;明月海藻、赐百年螺旋藻、浩瑞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项目,有力推进全市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涉海服务企业加快发展……
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盐城依托海洋资源禀赋,提质发展海洋制造业,转型发展海洋渔农业,升级发展海洋服务业,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追光逐风,盐城风景无限。海上风电场建设和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领跑全国,远景能源、金风科技、上海电气、中车电机等全国风电产业领军企业在盐城都有生产基地。全市建成海上风电场23个,装机容量554万千瓦。2022年全市风力发电222亿度,同比增长17.6%,占盐城市用电量的49.5%。
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风力发电场建设带动风电设备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风电产业全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全市布局大丰、射阳、东台、阜宁等一批风电装备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整机制造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企业,实现整机产能2300台(套)/年;叶片制造汇集了玻璃钢研究院、中材科技、株洲时代新材等企业商,实现叶片产能6900片/年;塔筒、导管架及内置件制造落户了长风海工、上海泰胜、海工能源等企业,实现产能54万吨/年。2022年,39家规上风电装备企业实现开票收入206亿元。
在距离滨海港45公里的黄海上,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海上城堡。2022年,陶湾海洋牧场建成投产,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一期投资4.2亿元,已建成“智能网箱 休闲”的多功能综合管理休闲平台、人工鱼礁等附属设施,主要养殖大黄鱼、海鲈、黑鲪等高价值海产品,致力打造华东地区优质的海产品供应基地。
黄沙港
空中俯瞰黄海新区翻身河渔港升级改造项目现场,忙碌的大型工程车辆往来不停。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改造后水域面积达30万平方米,设置泊位74个,可紧急停靠270马力以上渔船约1000艘,打造集现代海洋渔业、渔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旅游美食、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示范基地。黄沙港中心渔港改造工程已批准立项,总投资7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港。
盐碱地长出“营养黄金”。去年,条子泥垦区500亩藜麦喜获丰收,华东地区面积最大,平均亩产120公斤,亩收入2400元,成功实现了国内东部地区首次藜麦规模化种植,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在江苏沿海中重度盐碱、高湿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还是首次。
保护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发展深蓝经济的同时,盐城秉承生态发展的理念,一直致力海洋生态环境的提升和保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自然岸线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海湾……海洋生态系统日渐向好,为盐城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波波红利。
盐城强化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监管,实施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重点工作,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86.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落地全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质押贷款,黄海湿地生态修复入选“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东台条子泥获评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功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海水淡化
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机制;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支持,2023年底将全部完成。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全市现记录鸟类达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
沿海旅游,亮点频频。盐城市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努力做好世界遗产地后半篇文章,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做足“海文章”,为海洋经济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射阳黄沙港积极做大渔港经济,建成渔港会客厅、海鲜大卖场、鱼眼看世界等新业态,吸引市内外游客。世遗效应不断放大,去条子泥观鸟,到黄海森林公园“森”呼吸等黄海湿地特色旅游备受追捧。大丰荷兰花海、响水网红海滩等吸睛又吸金。2022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5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463万美元。
天蓝海阔,澎湃逐浪。盐城将坚定不移向海进军,用好资源禀赋,打造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继续书写奋发向上的蓝色篇章。
陈卫中 邵如江